随着成都不锈钢板的“跌跌不休”,成都不锈钢板的日子已经是水深火热。根据中钢协统计,前7个月大中型成都不锈钢板的利润总额为113.2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为19.29亿元。虽说与去年亏损31.69亿元相比,已经实现扭亏为盈,但销售利润率依然只有0.54%,为工业行业中最低。
讽刺的是,即使是在这么低的利润水平下,成都不锈钢板依然在“玩命”的生产成都不锈钢板,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份粗钢产量55010万吨,同比增长2.6%;1月-8月份成都不锈钢板产量74210万吨,同比增长5.4%;1月-8月份生铁产量48325万吨,同比增长0.5%。
对此分析师表示,“李总理曾一针见血的说过,产能过剩的行业,都是审批出来的。而成都不锈钢板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四个特点,就是资金大,盘子大,难调头,难协调,这样,成都不锈钢板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特别突出了。之前依靠房地产带动了成都不锈钢板行业热火朝天,可是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脚步放慢,导致成都不锈钢板需求突然下滑,使成都不锈钢板行业遭遇滑铁卢。”
即使如此,众多成都不锈钢板仍无削减产能的意向,分析师表示,成都不锈钢板这么做也是有难言之隐,“需求截流了,产量却不好截流。成都不锈钢板市场的布局又十分分散,导致成都不锈钢板一旦限产,又要面临市场可能就会被另一家成都不锈钢板抢占的风险,于是不管怎样也要硬着头皮生产了。”
沈萌也向记者表示,“国内成都不锈钢板生产的成都不锈钢板大部分是建筑用钢,真正的高附加值成都不锈钢板产品并不多,之前房地产作为国内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成都不锈钢板依靠房地产大量生产成都不锈钢板来抢占成都不锈钢板市场份额,如今即使需求不景气,成都不锈钢板不愿意也不敢削减产能,因为削减产能意味市场份额的丧失,而成都不锈钢板丧失的市场份额如果想抢回来难度很大。”
地方政府求稳减产能任重道远
今年5月,工信部提出2014年淘汰炼铁能力1900万吨、炼钢能力2870万吨的目标。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银行对信贷系统的收紧,已有一部分环保有欠账、资金周转不畅、负债较高、亏损严重的成都不锈钢板企业面临着被淘汰或被关停的命运。
在分析师看来,国家目前对产能的淘汰和限制仍然主要针对落后产能方面,而对于符合要求的成都不锈钢板产能仍然缺少必要的限制,“现在只是用行政手段,让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对于符合环保的产能,怎么削减?成都不锈钢板行业缺失的就是完善退出机制,但是如果地方政府让成都不锈钢板限产或者关停,企业员工又如何安置?现在成都不锈钢板行业的尴尬之处就在于,在没有合适的退出机制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了。目前来说,产能过剩,肯定会造成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
就在成都不锈钢板产能居高不下之时,地方政府对削减产能的态度也是颇耐人寻味,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就算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控制产能,但是地方政府实施也会打个折扣,因为这关乎地方税收以及地方政府政绩等问题。”
记者也了解到,政府补贴对很多成都不锈钢板账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修饰”作用。以华菱成都不锈钢板为例,其上半年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是1901.21万元,而企业今年上半年获得的政府补贴为7940.54万元,是净利润的4.17倍。
对此,沈萌表示,“成都不锈钢板对地方政府而言属于支柱型产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就业稳定以及社会稳定的需要,不会对成都不锈钢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也使得削减过剩产能的动力大大不足。地方政府主管官员大都是任期制管理,因此也未必高瞻远瞩,做长远的考虑,毕竟地方官员更多的是以短期政策效益为导向,只要能够开工,能够保证就业,保证社会稳定,哪怕通过政府补贴也要支撑成都不锈钢板的生产。”
分析师也表示,成都不锈钢板行业产业结构存在的矛盾根深蒂固,要解决也非一朝一夕,“产能过剩与当初各个地方政府采取投资优惠政策和官员追逐GDP有很大关系。削减产能,工作难度很大,不仅仅是成都不锈钢板生产,还牵涉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有序地进行。比如说加大环保、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或者采取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排污费等等方式。”
而对于成都不锈钢板行业的未来,沈萌表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成都不锈钢板行业很难求得转机,“国家现在放缓了GDP增长速度,这对成都不锈钢板行业来说,使得成都不锈钢板的需求很难有质的提升,成都不锈钢板也很难寻找到一个契机来使得自己的日益紧张的资金链得到缓解,加上房地产行业现在短期之内也很难翻身,成都不锈钢板行业就更难看到曙光。”
即便是在此前的严重亏损阶段,成都不锈钢板都不愿意轻易减产,更何况当前成都不锈钢板效应尚在缓慢回暖,成都不锈钢板行业亏损面积继续收缩。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成都不锈钢板行业利润率明显回暖,当月实现盈利46.04亿元(利润率为1.52%),仅14家成都不锈钢板亏损(亏损面减少至15.91%),亏损额为9.27亿元。虽然本轮回暖并不是需求改善、成都不锈钢板探涨之功,主要还是得益于成都不锈钢板等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但成都不锈钢板的生产热情却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在成都不锈钢板亏损面收窄、整体盈利增加之外,包括成都不锈钢板在内的很大一部分成都不锈钢板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停限产,随着银行对成都不锈钢板收贷、限贷程度不断加码,国内成都不锈钢板行业的淘汰赛还在持续;中小成都不锈钢板破产遗留的市场份额早已成了所有成都不锈钢板的“心头肉”,谁都希翼能抢上一口。与此同时,几乎是所有的成都不锈钢板高层均表示,行业越低迷,市场份额就越要抓的紧,一旦因为减产而丢掉,在当今成都不锈钢板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抢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丢弃容易拾起难,这是行业的现状,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成都不锈钢板市场几乎步步刀剑,存存留“血”;留住市场这一块青山,还能在行情好转的时候东山再起;如果在亏损之后连市场丢了,也就等于丢掉了企业耐以生存的根基;加上还有银行抽贷、限贷这一“紧箍咒”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监督着。因此,在这种普遍性的认识下,成都不锈钢板只会观望着对手率先减产,而自己却是不敢轻易动的,于是就形成了近些年来“越亏越生产”的死循环。
国内成都不锈钢板行业供求过剩格局难打破
就是在这种担忧之下,成都不锈钢板之间竟相生产的怪圈才越滚越大;但我国已经来到了新的经济周期底部,短期内不可能快速回暖,转型、调结构,深化改革才是出路;已经开始逐步放低对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拉动力,向改革要效应、向消费要发展已经成为新常态。房地产正在明显的经历这种阵痛,作为最主要的基础生产资料--成都不锈钢板行业也是如此,成都不锈钢板需求增速持续下降,行业隆冬还在深入;这是大势所趋,并不是简单的稳增长、微刺激能够挽救的。
成都不锈钢板需求不断回落,而成都不锈钢板产量却继续增加,市场供强需弱的演化还在持续。即便如此,成都不锈钢板还是硬着头皮在生产,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样一来,又如何能打破供求过剩的格局。正确的方向是利用市场化之手推进行业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然而谁该破产、谁该被兼并,即便市场做出了选择,地方政府在站在其自身的考虑又是否会同意,愿成都不锈钢板意配合,这不仅仅是市场问题,背后亦囤积了太多的社会难点。